《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已于2018年12月11日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58次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和國家有關收入分配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中央企業是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工資總額,是指由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給與本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第四條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預算管理。企業每年度圍繞發展戰略,按照國家工資收入分配宏觀政策要求,依據生產經營目標、經濟效益情況和人力資源管理要求,對工資總額的確定、發放和職工工資水平的調整,作出預算安排,并且進行有效控制和監督。
第五條 工資總額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實現中央企業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價位相適應。
(二)堅持效益導向原則。按照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職工工資水平的確定以及增長應當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聯系,切實實現職工工資能增能減,充分調動職工創效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優化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持續增強企業活力。
(三)堅持分級管理。完善出資人依法調控與企業自主分配相結合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分級管理體制,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調控中央企業工資分配總體水平,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薪酬分配。
(四)堅持分類管理。根據中央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分類實行差異化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和決定機制,引導中央企業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發揮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骨干作用。
第二章 工資總額分級管理
第六條 國資委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履行出資人職責,制定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公司治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化程度等情況,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行備案制或者核準制管理。
第七條 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的中央企業,根據國資委管理制度和調控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報經國資委同意后,依照辦法科學編制職工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并組織實施,國資委對其年度工資總額預算進行備案管理。
第八條 實行工資總額預算核準制管理的中央企業,根據國資委有關制度要求,科學編制職工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報國資委核準后實施。
第九條 工資總額預算經國資委備案或者核準后,由中央企業根據所屬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和經營性質,按照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要求,完善本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體系,并且組織開展預算編制、執行以及內部監督、評價工作。
第十條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一般按照單一會計年度進行管理。對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者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可以探索按周期進行管理,周期最長不超過三年,周期內的工資總額增長應當符合工資與效益聯動的要求。
第三章 工資總額分類管理
第十一條 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原則上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職工工資總額主要與企業利潤總額、凈利潤、經濟增加值、凈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等反映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指標掛鉤。職工工資水平根據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結合市場或者行業對標科學合理確定。
第十二條 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原則上實行工資總額預算核準制管理。職工工資總額在主要與反映經濟效益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指標掛鉤的同時,可以根據實際增加營業收入、任務完成率等體現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以及完成特殊任務等情況的指標。職工工資水平根據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貢獻和經濟效益,結合所處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
上述企業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三項制度改革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規范的,經國資委同意后,工資總額預算可以探索實行備案制管理。
第十三條 公益類中央企業實行工資總額預算核準制管理。職工工資總額主要與反映成本控制、產品服務質量、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情況的指標掛鉤,兼顧體現經濟效益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的指標。職工工資水平根據公益性業務的質量和企業經濟效益狀況,結合收入分配現狀、所處行業平均工資等因素合理確定。
第十四條 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的中央企業,按照國家收入分配政策要求,根據改革推進情況,經國資委同意,可以探索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
第四章 工資總額決定機制
第十五條 中央企業以上年度工資總額清算額為基礎,根據企業功能定位以及當年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預算情況,參考勞動力市場價位,分類確定決定機制,合理編制年度工資總額預算。
第十六條 工資總額預算與利潤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的業績考核目標值掛鉤,并且根據目標值的先進程度(一般設置為三檔)確定不同的預算水平。
(一)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目標值為第一檔的,工資總額增長可以與經濟效益增幅保持同步;目標值為第二檔的,工資總額增長應當低于經濟效益增幅。
(二)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目標值為第二檔的,工資總額可以適度少降;目標值為第三檔的,工資總額應當下降。
(三)企業受政策調整、不可抗力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的,可以合理調整工資總額預算。
(四)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
第十七條 工資總額預算在按照經濟效益決定的基礎上,還應當根據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的對標情況合理調整。企業當年經濟效益增長但勞動生產率未提高的,工資總額應當適當少增。企業勞動生產率以及其他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與同行業水平對標差距較大的,應當合理控制工資總額預算。
第十八條 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和公益類中央企業可以探索將工資總額劃分為保障性和效益性工資總額兩部分,國資委根據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等情況,合理確定其保障性和效益性工資總額比重,比重原則上三年內保持不變。
(一)保障性工資總額的增長主要根據企業所承擔的重大專項任務、公益性業務、營業收入等指標完成情況,結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對標情況綜合確定,原則上不超過掛鉤指標增長幅度。
(二)效益性工資總額增長原則上參照本辦法第十六、十七條確定。
第十九條 工資總額在預算范圍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但發生兼并重組、新設企業或者機構等情況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減少工資總額。
第二十條 國資委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非競爭類國有企業職工平均工資調控水平和工資增長調控目標,根據中央企業職工工資分配現狀,適度調控部分企業工資總額增幅。
對中央企業承擔重大專項任務、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特殊事項的,國資委合理認定后,予以適度支持。
第二十一條 中央企業應當制定完善集團總部職工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根據人員結構及工資水平的對標情況,總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在低于當年集團職工平均工資增幅的范圍內合理確定。
第五章 工資總額管理程序
第二十二條 中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收入分配政策規定和國資委有關要求編制工資總額預算。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履行企業內部決策程序后,于每年一季度報國資委備案或者核準。
第二十三條 國資委建立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動態監控制度,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發放情況、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等主要指標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定期發布監測結果,督促中央企業加強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控制。
第二十四條 中央企業應當嚴格執行經國資委備案或者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之一,導致預算編制基礎發生重大變化的,可以申請對工資總額預算進行調整:
(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二)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三)企業發生分立、合并等重大資產重組行為。
(四)其他特殊情況。
第二十五條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調整情況經履行企業內部決策程序后,于每年10月報國資委復核或者重新備案。
第二十六條 中央企業應當于每年4月向國資委提交上年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國資委依據經審計的財務決算數據,參考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完成情況,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執行國家有關收入分配政策等情況進行清算評價,并且出具清算評價意見。
第六章 企業內部分配管理
第二十七條 中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要求以及本辦法規定,持續深化企業內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職工工資能增能減機制。
第二十八條 中央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職工薪酬市場對標體系,構建以崗位價值為基礎、以績效貢獻為依據的薪酬管理制度,堅持按崗定薪、崗變薪變,強化全員業績考核,合理確定各類人員薪酬水平,逐步提高關鍵崗位的薪酬市場競爭力,調整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十九條 堅持短期與中長期激勵相結合,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核心骨干人才實行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措施。
第三十條 嚴格清理規范工資外收入,企業所有工資性支出應當按照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全部納入工資總額核算,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
第三十一條 規范職工福利保障管理,嚴格執行國家關于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福利費等政策規定,不得超標準、超范圍列支。企業效益下降的,應當嚴格控制職工福利費支出。
第三十二條 加強企業人工成本監測預警,建立全口徑人工成本預算管理制度,嚴格控制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長,不斷提高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
第三十三條 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企業內部收入分配制度、中長期激勵計劃以及實施方案等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分配事項應當履行必要的決策程序和民主程序。中央企業集團總部要將所屬企業薪酬福利管理作為財務管理和年度審計的重要內容。
第七章 工資總額監督檢查
第三十四條 中央企業不得違反規定超提、超發工資總額。出現超提、超發行為的企業,應當清退并且進行相關賬務處理,國資委相應核減企業下一年度工資總額基數,并且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三十五條 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于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工資增長與經濟效益嚴重不匹配、內部收入分配管理不規范、收入分配關系明顯不合理的企業,國資委將對其工資總額預算從嚴調控。
第三十六條 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的中央企業,出現違反國家工資總額管理有關規定的,國資委將責成企業進行整改,情節嚴重的,除按規定進行處理外,將其工資總額預算由備案制管理調整為核準制管理。
第三十七條 國資委將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情況納入出資人監管以及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督檢查工作范圍,必要時委托專門機構進行檢查。對工資總額管理過程中弄虛作假以及其他嚴重違反收入分配政策規定的企業,國資委將視情況對企業采取相應處罰措施,并且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三十八條 中央企業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工資分配事項,加強對工資分配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應當作為廠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定期向職工公開,接受職工監督。
第三十九條 國資委、中央企業每年定期將企業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相關信息向社會披露,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由國資委負責解釋,具體實施方案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10〕72號)、《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12〕146號)同時廢止。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就《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文章來源:考核分配局 發布時間:2019-01-16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國資委令第39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出臺后,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接受了記者采訪。
問:請介紹《辦法》的起草背景。
答: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是調節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國資委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在推動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工資總額管理又是關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涉及中央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歷來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國資委成立以來,對完善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做了大量積極有效探索,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承接起步期,從2003年至2007年,國資委在依法承接原勞動保障部門對中央企業工資監管職能的基礎上,從出資人的角度,持續對工效掛鉤管理辦法進行改革和完善,初步構建了出資人對企業的工資總額調控體系,在促進企業經濟效益高速增長的同時,保障了職工工資較快提高。第二階段是改革突破期,重點是探索和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體制機制。2008年國資委在部分重點行業啟動了工資總額預算試點,著手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體系,2010年、2012年先后印發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2014年實現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全覆蓋。這個時期的改革突破,在中央企業構建起了既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又與中央企業實際相結合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體系,也為全國國有企業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改革藍本。2014年以后,在深化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工資總額管理進入第三階段,即持續深化期,重點以分類管理為手段,制定了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周期制管理、工資總額特別獎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了職工收入分配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揮了助力中央企業穩增長、激發和調動企業干部職工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明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部署,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以下簡稱中發22號文件)提出的“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即“一適應、兩掛鉤”的總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資委共同研究起草《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8年5月,《意見》經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正式印發。國資委作為共同牽頭單位,在積極參與《意見》制定工作的同時,根據《意見》精神,結合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全面修訂完善,同步制定了《辦法》。
作為《意見》在中央企業落地落實的配套文件制度,在近兩年的起草制定過程中,國資委廣泛征求了各有關部門、地方國資委以及全部中央企業意見,期間數易其稿,最終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會和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以國務院國資委令的形式正式公布。
問:制定《辦法》的主要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答:《辦法》是國資委首次以委令形式公開發布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文件,充分體現了國資委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制定《辦法》的根本目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中央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既要與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的總體方向保持一致,又要充分體現中央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特點。此次出臺的《辦法》,緊扣《意見》的精神實質,切實做到了將出資人依法調控和企業自主分配有機結合。
一是明確提出按中央企業功能定位對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此次改革的重要創新點之一就是分類管理,將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的實施范圍,擴大到全部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中央企業,由企業董事會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國資委由事前核準轉變為事前引導、事中監測和事后監督。
二是明確提出了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分級管理。國資委負責管制度、管總量、管監督,中央企業負責管內部自主分配、管預算分解落實、管具體操作執行,國資委與中央企業權責清晰、各司其職。
三是進一步完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決定機制。《辦法》圍繞建立健全“一適應、兩掛鉤”工資決定機制的目標要求,進行了一系列重大創新。如明確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根據效益決定,并按照效率調整,進一步豐富了工資與效益掛鉤的內涵,全面樹立“工資是掙出來”的核心理念。再比如《辦法》進一步簡化了出資人根據國家要求調控企業工資水平的規定,突出了出資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監管、簡政放權的管理導向,釋放了積極的改革信號。同時,《辦法》還明確了企業同口徑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的有關規定,鼓勵中央企業提高用人效率。
四是進一步強調深化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辦法》在宏觀層面完善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工資分配關系的同時,強調企業作為內部分配的責任主體,應當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形成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機制,切實承擔起搞好、搞活企業內部分配的職責。
五是進一步強調工資總額管理的監督檢查,明確界定企業的違規責任。如明確對于實施備案制管理的企業,出現嚴重違反國家和國資委關于收入分配有關規定的,將其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方式由備案制調整為核準制,確保做到權責對等。同時,《辦法》明確將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情況納入各項監督檢查范圍,與審計、巡視等工作形成合力,切實保證監管到位。
總的來說,《辦法》較好地體現了中發22號文件的改革要求,體現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理念,符合此前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提出強化正向激勵的有關精神,符合中央關于簡政放權、“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對促進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問:根據新的《辦法》,中央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具體如何決定?
答:《辦法》緊緊圍繞建立健全“一適應、兩掛鉤”工資決定機制的要求,提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主要按照效益決定、效率調整、水平調控三個環節決定。一是工資總額增長主要與企業經濟效益增幅掛鉤聯動。《辦法》明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與利潤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的業績考核目標值掛鉤,并且根據目標值的先進程度確定不同的預算水平,引導中央企業通過完成高質量發展目標帶動職工工資總額合理有序增長。二是工資總額增幅應當根據效率水平進行適度調整。《辦法》提出工資增長還應當通過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對標進行調整,突出引導企業提高效率的管理導向,進一步協調不同效率企業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提高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三是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國資委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和對非競爭類國有企業的工資調控要求,對部分工資水平偏高、過高的行業與企業,尤其是主業不屬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工資增長過快的情況進行適當約束,確保企業職工工資的水平與增長幅度更加公平合理、規范有序。同時,對中央企業承擔重大專項任務、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特殊事項的,也明確要予以適度支持。
問:分類管理是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手段,《辦法》針對不同功能定位的中央企業采取了哪些差異化的工資總額監管措施。
答:《辦法》提出按照功能定位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一是對不同功能定位中央企業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方式。對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全部實行備案制管理,由企業董事會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自主決定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國資委由事前核準轉變為事前引導、事中監測和事后監督;對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和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的公益類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繼續實行核準制管理。二是與國企國資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對接。對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的中央企業,提出可以探索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三是對不同功能定位中央企業實行差異化的決定機制。《辦法》規定,中央企業可以根據功能定位,在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匹配的大原則下,選取差異化的經濟效益指標與工資增長掛鉤,尤其是對于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和公益類中央企業,可以探索結構化管理方式,允許企業在工資總額中自主確定一定比例的保障性工資總額,與企業所承擔特殊任務和公益性業務完成情況掛鉤,促進中央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更好發揮各類中央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契合了當前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方向。
問:請介紹國資委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答:《辦法》于2019年在中央企業全面施行,此次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和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全面改革,事關中央企業改革發展,事關廣大企業職工切身利益,事關收入分配和諧有序,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影響力大。國資委將在今后一個時期,采取積極措施,統籌推進工作,確保《辦法》全面貫徹落實。
一是國資委將按照《辦法》,全面部署2019年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相關工作。
二是加快相關配套文件的正式出臺。包括《辦法》中工資決定機制的具體實施規程、備案制管理實施方案、周期制管理實施方案以及工資管理特殊事項清單等,將盡快研究出臺完整的工資管理政策體系,以利企業執行。
三是加大政策宣貫和培訓力度。國資委將組織系列面向中央企業的政策培訓,通過政策宣講、專家解讀、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確保各中央企業準確把握《辦法》精神實質,并推動中央企業制定和完善本企業的工資總額管理制度體系。
四是協同推進工資分配相關配套改革。2019年,國資委將進一步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工作,加快推進企業建立健全市場化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機制,持續增強企業活力與競爭力。同時,在加大出資人授權改革的同時,加強對中央企業工資分配合規性的監督檢查,強化事中監測和事后監督,確保權力放得下、接得住。